新材料行業IPO動態
2021年11月08日至2021年11月14日,A股披露的有關新材料行業上市融資事件共計2起,其中隆華新材、力諾特玻完成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
(1)
行業內知名的PPG及POP生產企業-隆華新材
11月9日,山東隆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華新材”)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股票代碼為002195.SZ。
隆華新材主要從事聚醚多元醇(PPG)(簡稱聚醚)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系國內專業的聚醚系列產品規?;a企業。2018至2020年期間,隆華新材營業收入分別為17.95億元、20.26億元、24.13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48億元、0.95億元、1.01億元。此次IPO,隆華新材擬將2.7億元募集資金用于36萬噸/年聚醚多元醇擴建項目、研發中心 、營銷網絡建設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2)
玻璃新材料及其相關產品研發商-力諾特玻
11月11日,山東力諾特種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諾特玻”)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股票代碼為301188.SZ。
力諾特玻主要從事特種玻璃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藥用包裝玻璃、耐熱玻璃和電光源玻璃等系列產品。2018至2020年期間,力諾特玻營業收入分別為5.98億元、6.56億元、6.60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65億元、0.80億元、0.85億元。此次IPO,力諾特玻擬將5.39億元募集資金用于中性硼硅藥用玻璃擴產項目、高硼硅玻璃生產技改項目 、年產 9200 噸高硼硅玻璃產品生產項目、年產 9200 噸高硼硅玻璃產品生產項目、輕量化高硼硅玻璃器具生產項目 。
新材料行業一級市場融資動態
(1)
工業級FFF 3D打印廠商遠鑄智能,獲保時捷等數千萬投資
11月9日,南極熊了解到,深耕工業FDM/FFF 3D打印技術、全球領先的高性能材料3D打印設備供應商遠鑄智能(INTAMSYS)完成數千萬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由Forebright與Brizan資本聯合領投,保時捷資本進行戰略投資,融資將加速公司垂直行業拓展。
在之前的公司發展歷程中,遠鑄智能還獲得過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松山湖機器人基地 Xbot Park創始人、深圳科創學院發起人李澤湘教授,大疆早期投資人、知名半導體領域投資人高秉強教授,專注芯片和硬科技的投資機構Brizan和紅杉中國的投資。
(2)
漢烯科技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專注于宏觀石墨烯技術的研究開發
11月12日,36氪消息,武漢漢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烯科技")宣布完成千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銅陵高新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本輪所融資金將主要用于擴建生產線,提升生產技術與產能。
漢烯科技注冊成立于2019年10月,專注于宏觀石墨烯技術領域研究與應用開發,固繞核心技術已形成體系化的專利群,涵核心膜材料、器件、工藝及應用系統。
新材料行業政策及項目投資動態
(1)
超305億!億緯鋰能擬投建年產152.61GWh鋰電池生產基地
11月8日,據旺財鋰電報道,億緯鋰能(300014)于近日發布公告稱,受益于新能源汽車行業蓬勃發展,結合公司動力儲能電池項目實際情況及未來經營發展規劃,為爭取更多政策支持,公司與荊門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投資協議》。
協議顯示,億緯鋰能將擬通過其注冊在荊門市掇刀區的子公司,在荊門分期投資305.21億元,用于建設年產152.61GWh的鋰電池及系統研發生產基地。荊門市政府為荊門動力儲能電池產業園建設和鋰離子動力儲能電池配套產業的引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協助。據了解,億緯鋰能目前已完成投資86.11億元,建成年產28.5GWh動力儲能電池產能;在建及新建投資219.1億元,建設年產124.11GWh動力儲能電池產能。同時,公司還將在荊門市掇刀區引入鋰離子動力儲能電池配套產業,實現原材料的穩定供應。
(2)
工信部:批復組建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等4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11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復組建國家5G中高頻器件創新中心、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國家智能語音創新中心等4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其中,國家5G中高頻器件創新中心依托深圳市匯芯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組建,主要股東包括通信核心器件、材料等領域的行業骨干力量;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依托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組建,主要股東包括中建材蚌埠設計院、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等行業骨干單位;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依托青島國創智能家電研究院有限公司組建,主要股東單位為海爾、美的、海信等行業骨干力量;國家智能語音創新中心依托合肥智能語音創新發展有限公司組建,主要股東為科大訊飛、寒武紀等行業骨干力量。
批復要求廣東省、安徽省、山東省有關部門和單位積極協助落實相關建設條件,圍繞相關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方向,盡快落實用于技術開發、測試驗證、中試孵化、成果轉化、投融資及人才培養等相關設施,并進一步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建設。
新材料前沿科技動態
(1)
首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種多功能添加劑實現無鋰枝晶NCM電池體系
11月8日,據材料科學與工程微信公眾號報道,由于鋰枝晶的無序生長和LiNi0.8Co0.1Mn0.1O2(NCM811)正極材料循環性能的快速衰減,以致長期以來鋰金屬電池都無法進行大規模實際應用。
中科大闞永春副研究員和宋磊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種用于制備無鋰枝晶NCM811鋰金屬電池的多功能RbNO3添加劑,循環過程中金屬鋰沉積層均勻生長,無鋰枝晶形成。此外,當NCM811正極與金屬鋰負極匹配時,在具有RbNO3添加劑的電解液中在200℃下以1C循環200周后,庫倫效率仍有99.7%,容量保持率為93.67%,相同條件下不加RbNO3添加劑的電池庫倫效率為98.0%,容量保持率僅為80.1%。這項工作為實現由金屬鋰負極極和高鎳NCM811正極組成的無鋰枝晶高能量密度鋰金屬電池提供了一種簡便而有效的方法。相關成果已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2)
國內硅基3D打印陶瓷型芯新突破,西安國宏天易已通過初步論證實驗
11月11日,據南極熊3D打印報道,西安國宏天易在硅基3D打印陶瓷型芯取得了新突破,漿料固含量達75%,經過3D打印成形、脫脂、浸漬、燒結等工序處理,僅需一周的時間,便生產出合格的陶瓷型芯,1550℃高溫強度達15Mpa以上,并已通過了初步論證實驗。
與傳統依賴模具的熱壓注方法相比,西安國宏天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方法不僅解決了定向凝固用硅基陶瓷型芯薄壁、中空復雜結構的高精度成形問題,還突破了上述結構燒結變形開裂及高溫強度穩定性等多個難題,為高精度航空工業用定向凝固空心渦輪葉片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