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行業IPO動態
2021年10月25日至2021年10月31日,A股披露的有關新材料行業上市融資事件共計2起,其中華潤材料完成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新銳股份完成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
(1)
非纖維級聚酯切片供應商-華潤材料
10月26日,華潤化學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材料”)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股票代碼為301090.SZ。
華潤材料是一家主要從事聚酯材料及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2018-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44.81億元、123.84億元、123.8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94億元、3.37億元、5.8億元。此次IPO,華潤材料擬將14.5億元募集資金用于50萬噸聚酯三期工程、10萬噸/年PETG特種聚酯工程 、研發試驗場所及配套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2)
硬質合金及礦用鑿巖工具世界知名品牌-新銳股份
10月27日,蘇州新銳合金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銳股份”)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股票代碼為688257.SH。
新銳股份是一家主要從事硬質合金及工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2018-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為6.4億元、6.94億元、7.3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67億元、0.73億元、1.1億元。此次IPO,新銳股份擬將6.52億元募集資金用于硬質合金制品建設項目、牙輪鉆頭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新材料行業一級市場融資動態
(1)
浦展科技完成1000萬天使輪融資 聚焦涂炭鋁箔
10月25日,據新材料在線報道,浙江浦展新能源科技公司(以下簡稱“浦展科技”)宣布完成千萬級人民幣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上海偲享科技合伙企業投資。資金將用于將用于企業建設、設備自動化升級、人才引入及產品持續研發等方面。 浦展科技成立于2021年3月,是一家致力于生產新材料產品涂炭鋁箔的公司。涂炭鋁箔被應用于鋰電池制造,對提升鋰電池性能具有顯著作用。
(2)
西安賽隆成功融資1.8億元,電子束金屬3D打印加速產業化
10月26日,南極熊獲悉,西安賽隆金屬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西安賽隆”)在國有產權交易機構西部產權交易所,通過公開招拍掛,成功融資1.8億元。本輪融資的成功進一步說明投資機構對國內3D打印市場及西安賽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并為推動西安賽隆快速發展和登陸資本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西安賽隆成立于2013年3月,是由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發起并控股,依托金屬多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成果和團隊成立的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西安賽隆在工信部工業強基工程項目支持下,累計投資1.2億元,建成了國際能夠生產高品質難熔球形金屬粉末的生產線和我國最大、全球第二的粉末床電子束3D打印制品生產線。
(3)
蘇州珂瑪材料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加速布局泛半導體設備領域
投資界10月29日消息,蘇州珂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珂瑪材料”)宣布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本次融資由沃衍資本旗下福州嘉衍基金和蘇州沃潔基金、北京集成電路裝備產業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中金資本、蘇高新金控、浦東科創、中芯聚源等相關產業資本和投資機構聯合完成。此次融資將為珂瑪加速布局泛半導體設備領域精密陶瓷部件的各項業務,提供堅實的發展動力。
珂瑪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從高精密陶瓷部件設計制造到清洗維護的綜合性解決方案提供商,其產品與服務被廣泛應用于LCD、精密儀器、新能源、環境、機械制造、 以及化學化工等相關領域。
新材料行業政策及項目投資動態
(1)
億緯鋰能持續“搶糧”,攜手中科電氣合建10萬噸負極材料
10月27日,億緯鋰能公告稱,擬與湖南中科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設立合資公司,積極布局上游原材料企業,該合資公司將專注于為負極材料制造,并優先向公司及其子公司供應。項目計劃投資總額25億元,負極材料年產能10萬噸,一期和二期產能規模各為5萬噸/年。
億緯鋰能三季度報告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4.48億元,同比增加114.3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16億元,同比增加134.18%。其中第三季度,億緯鋰能實現營業收入48.88億元,同比增長125.9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21億元,同比增長23.70%。但是,在原材料漲價壓力下,Q3 毛利率進一步下滑。因此,向上延伸布局產業鏈,穩定原材料供給,或許是億緯鋰能提升自身競爭力的主要方向之一。
(2)
總投資150億元!天辰泉港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成功簽約落地
10月18日下午,2021年泉州市招商大會舉行,一批重大招商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
據了解,此次招商項目中中國化學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150億元,是泉港區近年來招引落地的最大石化產業項目,也是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碳三、碳四產業鏈的關鍵強鏈補鏈項目,將同步拉動園區內下游企業增資擴建。該基地計劃占地1100畝,建設60萬噸/年環氧丙烷、90萬噸/年過氧化氫、20萬噸/年尼龍66 、10萬噸/年尼龍12(PA12)等項目,將于今年年底奠基動建,建成后產值將達210億元。
新材料前沿科技動態
(1)
完全自研!長城全新高性能膜電極實現規?;慨a
10月25日,從官方獲悉,長城旗下未勢能源攻克燃料電池行業“卡脖子”難題,實現完全自研全新高性能膜電極規?;慨a。這也代表著長城燃料電池技術從研發階段邁進產業化發展新階段。
據了解,作為燃料電池的核心關鍵部件,膜電極結構設計和制備工藝非常復雜,整個研發周期長、技術壁壘高,實現規?;慨a難度十分高。長城從技術研發和生產制造兩方面進行突破,成功實現規?;慨a。官方表示,該產線全面達產后,可年產膜電極百萬片以上,預計年產值超3億元以上。目前,高性能膜電極產品已全面開始接受國內、外客戶訂單,并將于2021年底批量化交付歐洲、加拿大等海外市場,與此同時,下一代產品開發和柔性的產線設計,也在同步進行中。
(2)
Micro-LED顯示技術上取得新進展
10月26日,據顯示世界報道,廈門市未來顯示技術研究院張榮教授與南京大學等單位合作提出了基于MoS?薄膜晶體管驅動電路、單片集成的超高分辨Micro-LED顯示技術方案。相較于傳統二維半導體器件工藝,團隊研發的新型工藝將薄膜晶體管性能提升超過200%,差異度降低67%,最大驅動電流超過200 μA/μm,優于IGZO、LTPS等商用材料,展示出二維半導體材料在顯示驅動產業方面的巨大應用潛力。
該研究成果撰文《Three-dimensional monolithic micro-LED display driven by atomically thin transistor matrix》并于2021年9月9日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這是在國際上首次將高性能二維半導體TFT與Micro-LED兩個新興技術融合,為未來Micro-LED顯示技術發展提供了全新技術路線。